思维方式决定了人生命运。看清本质是思维的终极目的。
豆瓣上,有个叫“思维覆写”的小组有一句话:
“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,不是情商,不是智商,而是思维方式。
没有富人思维,再努力也是穷人;没有上层思维,再辛苦也在底层。
所以我们终其一生,都在跟自己的思维方式斗争。”
走一步算一步,从不做长远规划。
星爷曾说:人要是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?
但是有了梦想,却不知道怎么努力实现,还如一条咸鱼呢。
知乎作者@常青讲了他的人生经历。
自己初中学历,做过服务员,进过工厂,干过销售,擦过皮鞋,摆过地摊,可以说各种底层工种都尝试过,那个时候迷茫的不知所措。
后来,他看到李笑来的一个观点,把人生按七年划分,每个七年就是一辈子,七年过完就是下一个人生。
常青经过这个观念转变,瞬间豁然开朗。
现在,这张表上的东西大部分都被完成,小部分被舍弃,一部分还在努力。
他说:走过了这个过程,说逆袭夸张了,但是通过规划,它确实逆转了自己的人生。
极早的规划人生,虽说有可能改变不了你的一生,至少会让你以一种极高的维度去俯视你的生活。
不学习、自身认知受限
曾经看到一句话:
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。
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有缺陷。
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。
进化岛社群龙东平同学分享过对于认知的理解:
一堆人为一块金子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,有人拿起一块钻石走了。
抢金子的那帮人并非没有能力抢钻石,而是:
自始至终,就根本就没人告诉他们有比金子更值钱的东西。
这就是认知能力高低的区别。
认知高的人,能提前看到事情的本质,他们遵从底层规律,操控世界的运转。
认知低的人,看事情主观,容易被表象迷惑,大脑中充斥着偏见和盲从,只能被操控。
如果一个人的认知处于社会底层,又不善于学习,不愿学习,经历又少,只能处在社会的底层。
提升认知,才是阶层逆袭的根本。
无效社交频频,累而无用
别总想着挤入不适合自己的圈子。
热播剧《三十而已》里,30岁的顾佳,颜值出众,名校毕业,和老公创业开了一家烟花公司,之后当起了全职太太。
家境殷实的她,想要挤进富太太们的圈子,却被残酷的现实打了脸:
因为自己的包包是香奈儿,最后合影发朋友圈,富太太们一致将她裁掉。
为此,公司欠着外债、房子抵押给银行的情况下,她坚持买了限量版的爱马仕,才算一脚踏进了富太太圈子里。
但还是被富太太算计,一个巨亏的项目包装的天衣无缝,让她接手,她还感恩戴德。
最终沦为大家的笑柄。
强行进入不属于自己的圈子,往往最终会以榨干自己、还捞不到半点好处为代价。
《认知突围》中有这样一对概念:劳动性人缘和资产性人缘。
劳动性人缘,就是通过赠送礼物,提供服务来对别人施恩,建立社交。
这种关系十分脆弱,看似拥有许多人缘,实则一吹风就烟消云散。
资产性人缘,则是建立在个人的吸引力之上的,哪怕你什么恩惠也不施,仍有好人缘在。
资产可以是财富、权利、名气、美貌,也可以是才华、品味、性格魅力、有趣程度。
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,才能拥有资产性人缘。靠着不断施恩所能换来的,只会是虚假的情谊。
为自己热爱的事业拼尽全力,将自己理想的生活坚持到底,才是一个人最好的生活方式。
只会“节流”,不会“开源”
巴菲特曾经说过:如果你把精力都投入到如何省钱上,请问你哪里还有精力赚钱了。
想更好的节流,记得要开源。
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。
有位朋友,在钢球厂工作。因为妻子得了尿毒症,做肾移植,欠下20万债务。
原本稳定的工作,一下因债务开始压力山大。
朋友开始白天上班,晚上做3个兼职,9个月还了10万的债务。
为了还债,他整理了20几种适合夜里做的,低成本兼职:
摆地摊、代驾、出租、做小吃、商场导购、饭店服务员、酒吧驻唱(朋友唱歌很好)、自媒体、在厂里加班、送外卖、家教等等。
最终,选定了3个不是太累、成本较低、利润可观的兼职项目:摆地摊、摆夜宵摊、做直播。
目前,地摊收入,一晚上能赚到100-200元不等,也最轻松。
夜宵摊是收入最大的,也最累。一晚上能赚到400-500元。
直播起步慢,就拍如何摆地摊的。逐渐积累了一定粉丝,视频每月能收入2000块左右。
这样,九个月下来,去除日常吃喝和老婆的药钱,朋友还上了10万元。
过程的艰辛一定是有的,但是如果没有绞尽脑汁的开源,他是很难做到的。
穷不可怕,可怕的是安于现状,不思进取。
总结
这个社会最大的公平就在于: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自己认知的时候,这个社会有100种方法收割你,直到让你的认知和财富相匹配为止。
我们终其一生,都要提高自己的认知,摆脱“穷人思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