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临界知识】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的两个心态

2021年4月20日13:50:41随笔1 226阅读模式

底层心态之一:绿灯思维


 什么是习惯性防卫?
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学现象。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观点、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的时候,我们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,而是:有人敢反对我,和他干!这时候,我们的习惯性防卫就产生了。
 在我看来,如果自己一直陷入习惯性防卫而不自知,你学习再多的新方法、新观点又有什么用呢?所以,要提升学习效能,第一步就要打破习惯性防卫。
 我们为什么会有习惯性防卫呢?
 假设你和客户约定开会,第一天客户迟到了,第二天、第三天客户又迟到了。这个时候你就会想,这个客户怎么这么不守时、老迟到啊?但假设约定的三天时间都是你迟到了,你会说第一天路上堵车了,第二天家里有急事,第三天早上闹钟没有响。我们可以发现,当一个问题出现在别人身上的时候,我们习惯把这个问题归因于别人,是那个人自身有问题。而当同样的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,我们就不这么想了,反而会把问题归因于外部因素。这在心理学中称为“基本归因偏差”。别人出事儿,都是人品问题;自己出事儿,就是外部环境问题。
 习惯性防卫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发展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。但是,在知识而非体力占主导的社会中,这种根深蒂固的防卫习惯会不知不觉地阻碍我们成长。关于这一点,《第五项修炼》曾引用行为科学的奠基人阿吉里斯(Chris Argyris)的观点:习惯性防卫的根源是惧怕暴露出我们想法背后的思维。……防卫性的心理使我们失去检讨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是否正确的机会。对多数人而言,暴露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一种威胁,因为我们害怕别人会发现它的错误。
 如何减少习惯性防卫的不利影响?
 绿灯思维是,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,第一反应是:哇,这个观点一定有用,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?
 要真正做到绿灯思维却不容易,我们还必须建立一个更基础的认识,那就是:区分“我”和“我的观点/行为”。
 想要通过接触新的观点和知识快速成长,就要面对与自己传统认知不一样的地方。而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很容易激起自我防卫。要改变这一点,就要培养第一个底层心态——绿灯思维,积极地考虑新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。但是,要做到这一点,首先要有更底层的认识:区分“我”和“我的观点/行为”,不再把对自己观点的质疑与自己这个人绑定起来。这样下次我们再面对挑战时,就可以从容地问自己:我的观点是不是可以在别人的意见里进化得更好?
 
底层心态之二:以慢为快是学习的根基

 我们遇到新观点时能够用绿灯思维来积极面对,就为快速成长打下了第一个心态基础。可是,想要快速成长,仅仅有积极的态度还不够,还要解决另一个问题:具体执行中的心态。
 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,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。这一点,可能是大多数追求快速成长的学习者都没有意识到的。
 什么是以慢为快?
首先,你得有一个心理准备。快速学习的前提是要能够做到:结硬寨,打呆仗。
 为什么要有“结硬寨,打呆仗”的心态呢?
那是因为,真正高效的学习,其实是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,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。
 《六个月学会任何外语》。我很好奇作者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:在很短的时间,学会通常认为要很长时间才能掌握的技能。当时我没时间看,便顺手下单买了一本。买回来一看,这本书里面的核心方法基本也就是: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。在他计划的6个月时间里,不会一上来就学习什么语法、修辞之类的,反而要在开始花大量的时间去训练那些你真正会用到的语言内容,并把所有不重要的“假问题”全都抛开。比如,作者认为学习一门外语,就应该花不成比例多的时间研究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:什么在影响你的沟通?然后在这个环节下硬功夫死磕。一旦这么做,你很快就会发现,把最基本的环节打通之后,再有新知识就能在这个基础上生长——只要把新知识中的阻塞打通,就能够和原来的知识融会贯通,最后,经过6个月的时间,你就能完成绝大多数的日常外语交流了。
 赶着快的人,选择的是同一条路;有勇气慢下来的人,很少,反而在快速成长的路上不拥挤。
 李叫兽在组织他的第二期14天改变计划。这个活动一天卖了200万元。小马宋发朋友圈评论说:现在,能够好好读书并吃透理论本质的人越来越少。所以那些能做到的人就有机会赚钱。比如李叫兽的活动一天售罄,掘金200万。别说读书无用,是你不认真,没读好。总结一下:掌握临界知识,首先要在学习新知识时有绿灯思维,而在具体学习时,又要有以慢为快的心态,把慢功夫用在真问题上,比如学习掌握临界知识
(好好学习: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     成甲)

铁眼
  •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4月20日13:50:41
  • 转载留链接:https://www.tysb.club/6324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

    • 铁眼
      铁眼

      喜欢这个感觉